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丨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国土部:完善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的六大支撑体系

发布时间:2017-07-10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字体大小[ ]

  原标题:国土部:建立完善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的六大支撑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四大体系”和“三大红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中央政治局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集体学习,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推动矿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在现有发展基础上,需要加快建立完善六大支撑体系,着力提高矿业领域绿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形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

一、绿色规划体系。

规划编制实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强化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应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矿产资源规划,努力构建“两类四级”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统筹安排矿业活动,从源头控制和推进绿色矿业发展。一是优化矿业发展空间格局。严格落实分区管理制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土资源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规划做好衔接协调。二是合理调控资源开发总量,制定资源开发上限和开发强度。三是在充分考虑生态功能保障基线和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前提下,合理确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环境保护准入门槛,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二、绿色产业体系。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必须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科学谋划、推动形成绿色产业体系。一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清洁能源矿产等为重点,按照“探采选冶加”五位一体思路,打造特色矿业产业集群,推动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二是做大做强生产型服务业,以先进制造装备助推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三是着力打造“地质+”产业链,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特色农业、地质文化、地质旅游等绿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四是积极引导和培育资源型城市绿色接续特色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行动体系。

行动是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平台和抓手。一是绿色勘查行动。将“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作为地质工作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严格遵守。树立绿色环保勘查理念,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完善措施,减少地质勘查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二是绿色开发行动。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矿山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以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资源产业基地、国家规划矿区等区域为重点,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树立千家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型的绿色矿山典范,努力构建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三是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将示范区作为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突出典型、打造亮点的思路,推进特色矿产开发、科技创新引领、布局结构优化、互联网+矿业、资源环境协调、深化管理改革、资源惠民利民等主题示范,打造一批典型样板,示范引领中国特色绿色矿业发展。四是矿山环境治理行动。努力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的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重点治理区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形成新老问题统筹解决的新局面。

四、绿色技术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将绿色发展的基点放在科技创新上,着力构建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一要大力实施“三深一土”战略,积极推展绿色矿业发展新空间。二要大力发展精细勘查、综合开采、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三要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矿山,大力发展互联网+矿业。

五、绿色政策体系。

我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没有政策支持,绿色矿业发展难以顺利推进。应制定完善现有政策制度,形成组合拳,构建矿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一要实行矿产资源支持政策,优先向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配置资源。二要保障绿色矿业发展用地。三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四是创新绿色金融支撑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绿色矿业信贷产品,鼓励社会资本成立各类产业基金支持绿色矿业发展。五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发展矿业资本市场和中介服务市场。

六、绿色管理体系。

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构建政府企业、行业、社会共同参会、系统推进的绿色管理体系。一是有序放开能源矿产勘查开发市场,完善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深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等,合理降低企业负担,降低绿色发展成本。二是建立健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相互配合,主要行业全覆盖、有特色的绿色勘查开发标准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红名单”和“黑名单”相配合的激励惩戒体系和社会监督、政府抽查的监管体系。

中国全民网摘编 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